文章分類Article
被當人頭戶怎麼辦?帳戶被騙、被告詐欺會被關嗎?律師告訴你處理流程
在當今社會,金融詐欺案件層出不窮,其中「詐欺人頭戶」的問題尤為嚴重。這一現象涉及詐騙集團利用他人的銀行帳戶進行非法交易,從而隱藏犯罪所得並逃避法律制裁。人頭戶問題不僅危及個人財務安全,更可能牽連無辜者進入犯罪漩渦。面對這一情況,了解詐欺人頭戶的運作方式及其背後的法律風險顯得至關重要。這不僅是為了保護個人資產,更是為了防範自己不知不覺成為詐騙案件的一部分。在這個資訊化時代,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詐欺人頭戶的目標,因此加強對此類詐騙手段的認識和預防,已成為每個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什麼是詐欺人頭戶?為什麼我會當做人頭戶?
「詐欺人頭戶」是指詐騙集團為了隱藏非法所得或轉移資金,而使用他人的銀行帳戶進行詐騙活動的一種手法。這些帳戶的持有者可能不知情或被誘騙提供帳戶資訊。詐騙集團通常會通過各種手段,如偽裝成合法工作、提供貸款服務、或是利用親友關係,誘使人們提供他們的銀行帳戶資料。
人頭戶的運作模式
一旦這些帳戶被詐騙集團取得,就會用來進行非法資金的轉移。常見流程如下:
取得帳戶:詐騙集團多在網路社群(如.Facebook、IG)投放貸款、投資等虛假廣告,騙取當事人信任提供帳戶。
實施詐騙:取得帳戶後,轉向誘導其他被害人將款項匯入該帳戶中。
提領現金:部分詐騙集團會派出車手,或者同樣以詐騙手法誘使民眾行車手之事,進行提領現金轉交等行為(切記!縱使車手對詐騙一事不知情,車手仍可能需要負上法律責任)
轉匯隱匿金流:也有詐騙集團會與帳戶持有人持續連繫,以其他詐騙手段,騙取帳戶持有人在看到款項匯入後,再轉匯出至指定帳戶,以多層轉帳的方式,製造斷點隱匿金流去向。
以上詐騙手段,讓詐騙集團能夠隱藏他們的身份和非法活動的痕跡,從而使資金的來源和去向難以追蹤,同時也使真正的帳戶持有人代替詐騙集團面臨法律上的風險。
常見的人頭戶成因
借貸需求陷阱:詐騙集團常以「低利率貸款」為誘餌,聲稱需要「美化帳戶」或「創建金流」來提高貸款額度,要求民眾提供帳戶資料和提款卡密碼。
求職陷阱:透過求職網站刊登虛假職缺,如家庭代工、會計助理等工作,要求應徵者提供帳戶資料作為「薪資轉帳」或「公司避稅」用途,甚至亦有直接說明以「租借帳戶」的方式,騙取民眾以為可以輕鬆賺錢,誤入頭戶陷阱,除了詐欺以外,更可能涉及違反洗錢防制法等危機!
帳戶資料外洩:因為個人資料保管不當、證件遺失或網路釣魚等方式,導致帳戶資料被詐騙集團非法取得。
明明也是被騙的!人頭戶初犯會被關嗎?詐欺的刑責有多重?
銀行帳戶被用於非法活動,在法律上,即使完全並不知情、同樣為被詐欺的受害者,帳戶持有人並未直接參與詐騙行為,仍可能會被認定為詐騙活動的共犯或幫助犯!
不僅涉及刑事責任,還可能影響他們的信用記錄和未來的金融交易,而這類情況下,帳戶持有人絕大多數會被控以「幫助詐欺」,甚至是「洗錢」的罪名。
刑事責任
詐欺/幫助詐欺
根據刑法第339條,詐欺的行為可能面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即使未直接參與詐騙行為,仍可能被認定為幫助犯。
洗錢/幫助洗錢
依據洗錢防制法則可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而幫助犯,法院會再以正犯的刑責來酌量減輕。
此外,在被當成人頭戶之後,如果個人未能及時採取措施,如報警或掛失帳戶,來阻止非法活動的進一步進行,這可能被視為對詐騙行為的默許或協助,從而增加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
一旦被判有罪,法院通常會判決賠償被害人損失,賠償金額需要根據帳戶涉及的詐騙金額計算,當被害人數眾多時,還可能達到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元。
被騙人頭戶會被關嗎?
人頭戶受害者最常見的困擾就是,明明我也是被騙的,為什麼還會被告?其實法院在判斷是否有罪的時候,實務上會去考量被害人的智識程度、社經地位、生活環境、相關陳述、證言等,綜合分析所有條件,研判當事人是否可能對於提供帳戶容易流於犯罪一事有所知悉,如在可預見的狀況下,仍將自身利益凌駕之上,也就是「賭賭看,也許可以真的沒事的輕鬆賺到錢、貸到款?」刑事上被起訴乃至於成罪的機會風險就會提高很多。因此偵查中的陳述就非常仰賴律師等專業團隊的協助,才能大幅將低相對的風險,獲取不起訴或無罪等判決機率也能有所提高。
什麼是幫助詐欺?幫助犯跟主犯概念一樣嗎?最高法院實務見解
詐欺罪是指利用欺騙手段,誘使他人錯誤地處分其財物,從而為自己或他人獲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而幫助詐欺則是指不直接執行詐欺行為,但有協助或促進詐欺行為的發生,包括提供虛假資訊、協助規劃詐騙計劃、提供用於詐騙的工具或其他形式的協助,就如人頭戶案件中的帳戶,這類行為雖非直接進行詐欺,卻對詐欺犯罪的實施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即使未直接從詐欺行為中獲利,幫助詐欺的人也可被認定犯有詐欺罪。
刑法上幫助犯的概念可參考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3005號判決所稱:「刑法上所謂幫助他人犯罪,舉凡對他人決意實行之犯罪有認識,而基於幫助之意思,於他人犯罪實行之前或進行中施以助力,給予實行上之便利,客觀上,足使犯罪易於實行而助成其結果發生者,均屬之。是行為人對其幫助之行為與被幫助犯罪侵害法益之結果間有因果關係之認知,仍囑意為之,即得認有幫助犯罪之故意;且其所為之幫助行為,基於行為與侵害法益結果間之連帶關聯乃刑事客觀歸責之基本要件,固須與犯罪結果間有因果關聯,但不以具備直接因果關係為必要,舉凡予正犯以物質或精神上之助力,而對侵害法益結果發生有所裨益,縱其於犯罪之進行並非不可或缺,或所提供之助益未具關鍵性影響,亦屬幫助犯罪之行為。」意即僅需提供正犯物理上,甚或是精神上之助力,即屬幫助犯。
因此,將自己的帳戶提供他人使用,由於政府機關不斷宣導不可將自己之帳戶任意提供他人使用,刑事法院就此進而推論為幫助詐欺之行為,例如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9年度簡字第7491號判決稱:「本案被告將其帳戶提款卡及密碼提供予詐欺集團成員,使詐欺集團得以作為對告訴人實行詐欺取財犯罪之取款工具,被告提供金融帳戶之行為,屬刑法詐欺取財罪構成要件以外之行為,是核其所為,係犯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第1項之幫助詐欺取財罪。」
銀行帳戶被騙!發現變成人頭戶的處理流程
面對銀行帳戶被騙的情況,及時採取正確的處理方式至關重要,以下是針對這種情況的詳細建議處置方法:
步驟 |
內容說明 |
注意事項 |
---|---|---|
立即掛失帳戶 | 一旦發現帳戶被盜用或有異常交易,應立即通知銀行進行掛失,暫停所有交易。 | 保留掛失的相關文件、通話錄音作為證明。 |
收集證據 | 蒐集與詐騙相關的所有信息,如交易記錄、不尋常的存款或提款紀錄、網路對話紀錄等。 | 許多當事人在收到警方通知時過於慌張,將與詐騙集團的對話刪除,導致案件證據不足,請切忌確保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以保護自身權利。 |
報警 | 帶著相關證據到最近的警察局報案,並索取報案證明。 | 清楚表達情況並提供足夠的信息以利調查,且在報案後也別忘了向警方索取報案三聯單。 |
跟進調查進度 | 定期與警方聯繫,了解案件調查進度。 | 每個案件所耗費的時長,要視案件偵查狀況,保持耐心,合作警方進行調查。 |
法律協助 | 詐欺案件雖常見,但在法律訴訟上其實相當繁雜,尤其人頭戶被害人通常處於不利的地位,建議找尋專業律師協助。 | 選擇經驗豐富的律師,從警察筆錄階段就開始協助,避免在偵查過程中做出不利陳述。 |
更新帳戶安全設定 | 在銀行協助下更新帳戶密碼、安全問題等,加強帳戶安全。 | 定期更新密碼,避免使用容易被猜測的密碼。 |
監控帳戶動態 | 在事件解決後,持續監控帳戶的交易記錄,以防再次發生。 | 案件結案後,也無法保證帳戶一定是安全的狀態,建議設置銀行交易通知,時刻留意帳戶狀態與金流往來。 |
學習和預防 | 了解詐騙手法,學習如何保護個人財務資訊。 | 可以留意警政署、銀行等機關提醒公告,如近期有新型的詐騙法,也要提高警覺。 |
人頭戶被告有可能獲得不起訴處分嗎?本所案例分享
貸款詐欺人頭戶
當事人因經濟狀況急有貸款需求,於是上網GOOGLE貸款,結果被不肖人士利用,與網站聯絡後,得到一組LINE ID加入LINE好友。在Line上面,詐騙集團的名稱多半是「身分證借款-借錢急用-借貸網」之類的私人借款聯絡,詐騙集團會煞有其事的要求當事人填寫貸款需求及條件。大約一天後,詐騙集團與當事人說「你的貸款條件可能沒有辦法貸到你心目中的款項」,隨後詐騙集團會表示自己可以做金流增加收入,類似於美化條件的作法。因貸款的當事人,有貸款需求,不疑有他,一步步掉入詐騙集團的陷阱。
詐騙集團做法
(一)要求當事人將存摺、提款卡、密碼提供給詐騙集團,謊稱是要美化金流。
(二)讓其他被害人把款項匯到當事人帳戶,再要求當事人轉出或提出交付。此時其他被害人的款項已經遭詐騙集團提領一空,只剩下在原地苦等貸款的當事人,等銀行通知警示帳戶後,方知道自己被當成詐騙集團的棋子利用。而後面臨冗長的偵查程序,及極度不友善的調查方式,當事人苦惱不已,後經本所辯護,獲得不起訴處分。
地檢署:不起訴處分
詐騙集團詐騙手法日新月異,縱然政府、金融機構廣為宣導,並經媒體多所披露,民眾受騙案件仍層出不窮,被害人亦不乏有高學歷、收入優渥或具相當社會經驗之人,受騙原因亦有不甚合常情者。若一般人會因詐騙集團引誘而陷於錯誤,進而交付鉅額財物,則金融帳戶持有人因相同原因陷於錯誤,交付提款卡、密碼等資料,誠非難以想像,自不能以法律人(法官、檢察官、律師等)之智識經驗為基準,遽推論交付帳戶、提款卡者必具有相同警覺程度、對構成犯罪之事實必定會料想到遭詐騙集團從事不法行為。
社會生活中本即存在著諸多風險,如果要求行為人於行為時要百分之百確認自身行為對於幫助他人犯罪之間毫無風險可言,不但強人所難,導致社會生活難以進行,而且會因此受到最不利影響的顯然就是在社會上,相當多數中下階層的民眾。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智識程度可能不夠高,導致無法識破犯罪者所設計的陷阱;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的經濟條件不佳、生活容易面臨困窘,經常被一般檯面上的公認途徑(如銀行、親友)拒於門外,只能選擇其次的方式(如私人放貸)解決經濟需求。換言之,對於中下階層的人民而言,為求生存必然面臨較多的風險及不確定性。現行刑法既然僅處罰故意的幫助犯罪者,亦即主觀上極度漠視風險、毫不關心自身作為如何助益他人犯罪者。至於不夠謹慎的行為人,但於行為時並非根據毫無合理基礎可言的錯誤信任上,縱然很可能因為具有過失而成立民事責任,但終究非刑法所要處罰的幫助犯罪人。
最後,本所調閱當事人帳戶交易明細,逐筆向檢察官為說明解釋,並且提供相關證據,於偵查中據理力爭。並且透過舉出相類的實務見解及本所承辦不起訴案件之經驗,後來成功說服檢察官作成不起訴處分,並解除帳戶凍結。因此遇到此類案件的當事人,務必要尋求律師的協助,耐心、有效的在偵查庭中為被告辯護,以免被當成詐騙集團共犯,甚至換來一句「每個來我這裡的當事人都說自己是無辜的」、「為什麼你貸款不找銀行,一定要上網找,你要我怎麼相信你?」、「為什麼就你會被騙,而我不會被騙?」等。
在面對詐欺人頭戶的問題時,我們必須警惕並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從嚴謹管理自己的銀行帳戶,到對於任何可疑的財務交易保持警覺,這些都是保護自身免於陷入詐騙陰謀的重要步驟。對於法律方面的知識,如幫助詐欺的定義和相關法律責任,也需要有所了解。這不僅有助於在不幸成為人頭戶時能夠有效地應對,更能在生活中防患於未然。
作為當我們發現自己的帳戶可能被濫用時,立即採取行動,如報警和尋求專業法律協助,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過提高個人對此類問題的認識和防範意識,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不被詐騙所害。
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需要進一步的協助,請尋求專業律師的建議和幫助。
如何預防成為詐欺人頭戶?
個人防護措施
保護個人資料:絕對不要將證件、帳戶資料隨意提供給他人
定期檢查帳戶:利用網銀或APP定期查看帳戶異常交易
提高警覺性:對於要求提供帳戶的工作機會或貸款方案保持懷疑
查證真實性:遇到可疑情況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查證
求職與借貸注意事項
求職請至大型求職平台,且在求職前針對該公司存在與合法性進行查詢
合法金融機構不需要「美化帳戶」,有任何貸款需求都建議找合法金融機構
臉書、IG等投資高獲利廣告通常是詐騙手法
網路交友要求金融協助務必提高警覺
重點整理
Q:當我發現自己的銀行帳戶被當作詐欺人頭戶使用時,我應該怎麼做?
A:當您發現自己的銀行帳戶被用作詐欺人頭戶時,首要步驟是立即掛失您的存摺和提款卡,並聯繫您的銀行進行相關處理。接著,盡快向警方報案,並要求獲得報案三聯單作為未來證據的依據。此外,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來評估您的個案並提供法律建議也是非常重要的。
Q:如果我的帳戶被用來幫助詐欺,我會面臨什麼法律後果?
A:如果您的帳戶被用於幫助詐欺,您可能會面臨刑事責任,包括刑法第339條,詐欺的行為可能面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洗錢罪則可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而幫助犯的部分,依個案情況法院會再以正犯的刑責來酌量減輕。
Q:被控告幫助詐欺後,我應該如何應對?
A:如果您被控告幫助詐欺,首先應保持冷靜並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律師可以協助您瞭解案情、準備陪同偵訊,並在偵查和審理過程中代表您提出有利的辯護。此外,蒐集與保存所有相關證據,如通訊記錄、銀行交易紀錄等,對於證明您的清白也非常關鍵。
參考法規:刑法第三十二章 詐欺背信及重利罪